《我是什么》课文 13我是什么课文? 我是什么课文
《我是什么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课的课文(注:部分版本标注为第13课或单元排序差异),是一篇以拟人手法介绍水循环聪明的科学童话。下面内容是课文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要点:
一、课文原文核心片段
我会变。太阳一晒,我就变成汽。升到天空,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,连成一片,在空中飘浮。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(白云),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(乌云),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(朝霞、晚霞)披在身上。我在空中越升越高,体温越来越低,变成了小水滴落下来(雨)、小硬球打下来(冰雹)、小花朵飘下来(雪)。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,在小溪里散步,在江河里奔跑,在海洋里跳舞、唱歌、开大会。有时候我很温和,灌溉田地、发动机器;有时候我很暴躁,淹没庄稼、冲毁房屋。大众通过筑堤坝、修水库等办法让我多做好事、不做坏事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聪明点
-
生字词与多音字
- 重点字:变、极、片、傍、海、洋、作、坏、带、晒、滴、溪、奔等。
- 多音字:
- 冲(chōng冲击 / chòng冲着)
- 没(méi没有 / mò淹没)
- 作(zuò作业 / zuō作坊)。
-
修辞手法与语言特色
- 拟人:如“在池子里睡觉”“在海洋里跳舞”,赋予水以人的行为,生动描述其存在情形。
- 比喻:将白云、乌云、朝霞/晚霞比作不同颜色的衣服,增强画面感。
- 排比:“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,在小溪里散步……”句式工整,体现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动态。
-
科学聪明
- 水的三态变化:液态(雨)、固态(冰雹、雪)、气态(汽、云)。
- 水循环经过:蒸发→凝结→降水→地表径流→再蒸发。
-
主题与启示
- 辩证看待水的影响:温和时灌溉田地,暴躁时引发灾害,强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。
- 环保觉悟:结合课后拓展,引导学生讨论节约用水的技巧(如修水库、植树造林)。
三、课后练习与拓展
-
重点习题
- 填空:“小水珠(落)下来是雨,小硬球(打)下来是冰雹,小花朵(飘)下来是雪”。
- 仿写拟人句:如“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,给大地盖上一层棉被”。
-
操作活动
- 绘制水循环连环画,标注不同形态名称(如云、雨、雪)。
- 讨论节水措施,创作公益标语,如“保护水资源,生活永延续”。
四、教学建议
- 情境教学:通过模拟“水宝宝旅行”活动,让学生角色扮演水的变化经过,增强领会。
- 对比阅读:结合古诗(如“朝辞白帝彩云间”)或科普视频,深化对天然现象的认知。
- 跨学科整合:联系科学课中的“水循环实验”,用语文描述实验现象,培养综合能力。
如需完整课文原文或详细教案,可参考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