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冬野演出遭举报事件始末
最近,民谣歌手宋冬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控诉自己的演出被取消,引发广泛讨论。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艺人因过往劣迹而被举报演出,此前李代沫在安徽蚌埠的酒吧演出也因同样缘故被紧急叫停。宋冬野在长文中大吐苦水,声称自己被”堵死了所有路”,但这种卖惨行为不仅没有获得同情,反而招致更多批评。
这些事件的背后,反映了社会对失德艺人复出的态度。2016年,宋冬野因吸毒被警方抓获,此后虽低调复出,但每次公开演出都会引发争议。这次演出被取消后,他的社交账号也被禁言,可以说是”求锤得锤”。
公众对劣迹艺人复出的态度
“凭什么要给吸毒艺人第二次机会?”这是多数网友的心声。从李代沫到宋冬野,公众对劣迹艺人的大度度越来越低。有网友犀利指出:”觉得活不下去了可以去做服务员、进工厂,为什么非要当歌手?说白了还是唱两首歌就能赚几百万的日子太舒服。”
确实,艺人作为公众人物,享受着远超普通人的收入和关注度,理应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。吸毒不仅违法,更是对缉毒警察生活的亵渎。正如共青团中央所言:”那些失去生活的缉毒警永远没有复活的机会,而失德艺人却还想重返舞台?”
失德艺人的出路在哪里
“改过自新当然可以,但想重新当艺人捞金完全不行。”这是社会共识。对于宋冬野这类艺人,公众并非不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,而是反对他们继续以艺人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
事实上,宋冬野并非无路可走。据报道,他私下仍能在一些小场合演出,还经营着自己的酒吧,生活远没有他描述的那么”悲惨”。与其发长文控诉,不如思索怎样真正改过自新,在其他领域重新开始。
娱乐圈从不缺有才华的艺人,更不缺德艺双馨的榜样。对于失德艺人来说,与其纠结于”复出无门”,不如接受现实,在普通岗位上重新证明自己的价格。毕竟,机会是自己争取的,而信赖一旦失去,想要重建绝非易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