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《示儿》古诗的创作背景与核心情感
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”——这首流传千年的《示儿》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。当时85岁的陆游病榻垂危,却仍心系未收复的中原失地。他用28个字给儿子留下遗嘱,字字泣血:人死后万事皆空,唯独放不下祖国统一!
这首诗为什么能引发千年共鸣?关键在它超越了个人生死,将家庭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。”家祭无忘告乃翁”的嘱托,既是父亲对儿子的期待,更是一位爱国者对民族未来的信念。试想,临终前不交代家事财产,只惦记国土完整,这是何等赤诚?
二、逐句解读《示儿》的深层含义
第一句”死去元知万事空”看似看破生死,实则铺垫遗憾。诗人用”元知”(本来就知道)强调理智上明白死亡是终点,但情感上仍有执念。
第二句”但悲不见九州同”道出核心痛楚。这里的”悲”不是普通伤感,而是凝聚了诗人六十多年抗金复国的壮志未酬。从12岁立志报国到85岁含恨离世,”九州同”成为他毕生未竟的心愿。
后两句”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则展现惊人乐观。明明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,却坚信宋朝军队终将胜利。这种”绝望中的希望”,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矛盾美——肉体将逝,灵魂不灭!
三、为什么现代人仍需读懂《示儿》
有人问:一首临终诗有什么现实意义?其实诗中三种力量至今震撼人心:
1. 家国情怀的力量——个人命运与民族紧密相连,这种觉悟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愈发重要;
2. 信念传承的力量——父亲通过诗句将理想托付给下一代,形成灵魂的接力;
3. 文化自信的力量——短短四句包含典故(九州、王师)、礼仪(家祭)、汉字凝练之美。
当我们吟诵”家祭无忘告乃翁”时,不仅读到陆游的遗愿,更触摸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:总有后人铭记前人的嘱托,总有来者完成逝者的梦想。
小编归纳一下:古诗新悟中的灵魂传承
回望《示儿》古诗的意思是什么?它绝不仅是字面翻译,而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。今天重读这首诗:
– 对个人,它是”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镜子;
– 对家庭,它是”忠厚传家久”的训诫;
– 对民族,它是”江山代有才人出”的见证。
下次清明祭祖时,或许我们不仅能告慰先人家庭琐事,也能像陆游子孙那样,自豪汇报:”这盛世,如无论兄弟们所愿!”这,才是读懂《示儿》的真正意义。